· 中国轻工业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无锡)

· 江苏省营养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食安科普丨会看慧选 科学食养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四项食养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03 浏览次数:8302次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4项食养指南,鼓励居民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际,运用指南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病。

4项食养指南分别根据高脂血症的疾病特点和分型、高血压的疾病特点和分型、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特点、糖尿病的疾病特点和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并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不同人群的食物选择,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食谱示例或食养方举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或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改善糖尿病患者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近日正式印发。《指南》制定的目的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糖尿病。

《指南》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糖尿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编制食谱示例,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

糖尿病趋于年轻化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2019年,根据病因学证据,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类更新为 6 种类型,即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混合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未分类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 35.2%,其中Ⅱ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 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糖尿病发生趋低龄化、长病程、并发症多、健康危害严重和医疗支出费用高等特点。长期慢性的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合理选择控糖食物

《指南》根据糖尿病的疾病特点和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糖尿病患者的食物选择和食养方举例,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至少列举了 3 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

《指南》要求,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油盐糖的摄入。要注意主食定量,主食中全谷物、粗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应占 1/3 以上,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适当减少粗杂粮的比例。合并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减少能量的摄入,增加活动促进能量的消耗。合并肌肉衰减、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增加膳食能量及蛋白质的供给,结合抗阻运动,增加体重。糖尿病患者应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决定是否加餐及加餐时间,可选择营养丰富并且低GI的食物,例如非淀粉类坚果、无糖牛奶和奶制品以及低GI的水果蔬菜。以培养清淡口味为目标,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克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克,不推荐任何形式的饮酒。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

成人糖尿病患者可参考《指南》中的基本原则和实用工具,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膳食营养治疗方案设计,适时调整膳食、运动、行为及用药量,以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发生的目标。膳食搭配可结合附录中的食谱和科学食养原则,合理选择应用有利于血糖控制的食物和食药物质。可采用食物互换表灵活选择多种食物,提高膳食质量。

《指南》建议,成人糖尿病患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血糖监测作为基本技能。学习计算和评估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血糖生成指数,学习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怎么吃才能降血脂?官方指南来教你

——详解《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发展,改善高脂血症患者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近日正式印发。《指南》旨在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高脂血症。

我国1/3成人有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异常,人体血清中一种或多种脂质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实际上,血脂异常也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病因可分为继发性高脂血症和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脂异常;而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或基因突变造成的血脂异常。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高脂血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不同人群可针对性“去脂”

《指南》食谱根据辨证施膳原则,将高脂血症总结为痰浊内阻型、痰瘀互结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脾虚湿盛型6种中医证型,并给出了不同证型对应的食谱示例,其中,经验茶饮和食养方提供了主要材料、制作方法等信息。使用者可根据具体证型,选择相应的食谱及食养方。每种证型列出了3天的示例食谱,每天的食谱给出了各种食物具体重量,使用者可以根据《指南》附录的《常见食物互换表》进行食物互换和合理搭配。

《指南》建议,成人高脂血症人群要做到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应重点关注脂肪摄入,脂肪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20%~25%,每日烹调油摄入不超过25克,避免动物油等饱和脂肪酸摄入,少吃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多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鱼油);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每日饮食应包含25~40克膳食纤维(其中7~13克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宜选择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适当摄入动物蛋白,包括瘦肉、去皮禽肉、鱼虾类和蛋类,而奶类宜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等;避免过度加工食品,烹饪方法可选择蒸、煮、汆、拌等方式,注意清淡饮食,少盐少糖。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和食养方案。

《指南》食谱中食养方原料来源于允许使用的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以及普通食品原料,附录中给出了高脂血症不同证型食药物质及新食品原料推荐名单。食药物质及新食品原料食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多种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联合食用时宜酌情控制食用量。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药物可能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师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

改变日常饮食 预防血压“飙升”

——详解《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改善高血压患者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近日正式印发。《指南》制定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27.5%,其中18~44 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3%、37.8%和 59.2%。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估计为2.45亿。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年,高收缩压导致我国254万人死亡,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占95.7%。如果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与维持现状相比,每年可减少80.3万例心血管事件。

高钠低钾膳食不可取

《指南》根据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分为肝火上炎证、痰湿内阻证、瘀血内阻证、阴虚阳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冲任失调证7种证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并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和食养方举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至少列举3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

《指南》建议,成人高血压患者食物选择应全面、均衡、多样;注意“减钠增钾,饮食清淡”,减少食盐、含钠调味品以及各类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的摄入;主食增加全谷物和薯类摄入,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占谷类的1/4~1/2;动物性食物可选择鱼虾类、禽类、瘦肉等,每天摄入奶类300~500克;限制富含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食品,包括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不饮或限制饮酒,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作烹调油,推荐不同种类的植物油交替使用。

《指南》要求,成人高血压患者选择食药物质时首先要准确辩证,并根据“因人、因时、因地”的原则选择相应的食药物质。同时,要将食药物质所提供的能量与宏量营养素纳入全天饮食总量中予以考虑。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药物可能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师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怎么办?

——详解《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二〇二三年版)》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发生发展,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提高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 年版)》(以下简称《指南》)近日正式印发。《指南》旨在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生长迟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等编制食谱示例、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影响学习

生长迟缓是指由于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身高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界别身高值范围,属长期性营养不良。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4.8%,6~17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1.7%。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城乡差异一直较为明显,农村约为城市的2~3倍。生长迟缓影响儿童青少年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出现体能下降、学习表现不佳等,严重时容易导致罹患腹泻、肺炎等疾病,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还可能影响其成年后的身高,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降低劳动生产能力。因此,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仍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是关键

《指南》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特点,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和食养方举例、不同证型食药物质推荐,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至少列举了3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

《指南》建议,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食物选择应全面、均衡、多样,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充足。每餐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每天食物种类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尤其应重视选择高营养素密度食物。鱼虾类食物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D、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密度较高;深绿色叶菜的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密度较高;蛋黄是多种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磷、铁、胆碱等,也是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之一。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

《指南》食养方中选用的食药物质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食用方法可以参照《指南》中食养方的用法用量,有相应症状的儿童青少年可以食用至症状改善或消失。《指南》中的食养方是以8岁的学龄儿童为例,结合临床常见的问题列举食养方及分量供参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儿童青少年分量不完全一致,症状的轻重以及生长发育的程度均会影响食养方的分量及服用频次,建议在医师、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食养方及食用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

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中国轻工业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无锡)

江苏省营养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联系我们

地址:无锡市高新区(新吴区)长江南路35-210、35-302

电话:0510-68093011

邮箱:wxshijianzhongxin@163.com